手机版 依托中新社遍布全球的采编网络,每天24小时面向广大网民和网络媒体,快速、准确地提供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多样化的资讯服务。

腾辉资讯传媒网腾辉资讯传媒网
广告
广告
广告
广告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文化

四川文博场馆为什么这么“热”

时间:2023-07-25 02:23|来源:|作者:|点击:

网文内容

  虽值酷暑,成都市天府广场西侧的成都博物馆门口依然排着长龙,“汉字中国——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”特展观展热潮不减。由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这一大展,自6月10日开幕后,短短一个多月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。

  吸睛的不止“汉字中国——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”特展。连日来,在省内各大文博场馆,众多精品展览不断掀起观展热潮。一件件精美文物实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,让优质文博资源和博物馆活起来、火起来。

  强烈共鸣

  “博物馆热”背后的文化认同

  “汉字中国——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”特展汇集全国各地珍品220件,其中一级文物70件。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刻符龟甲、征伐刻辞卜骨、祭祀刻辞卜骨、史墙盘、晋公盘,以及虞世南《大运帖》页、褚遂良《同州三藏圣教序碑》拓片、辛弃疾《去国帖》、赵孟頫临《兰亭序》等珍贵展品,为观众徐徐展开汉字与中华文明相生相发、相互成就的历史长卷。

  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,这场特展展现了汉字的源远流长与发展流变,看完之后相当震撼,也相当自豪。”成都市民陶子洋说。

  以精品文物实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这样的展览在四川为数众多。

 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的“中国有三苏——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”主题展,汇集国内100余件(组)文物和展品,并与现代艺术风格和三苏祠古典园林有机结合。“主题展多层次解读三苏父子的成就、家风家教、家国情怀,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气度。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“吉金万里——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”“盛世莲开——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”……异彩纷呈的重磅临展,与各大博物馆常设展配合,令观众目不暇接。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盛建武认为,近年来,人民的文化自信日益增强,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“在此大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从不同角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展示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,自然引起公众强烈共鸣。”

  创新推广

  年轻人成观展主力军

  博物馆接连上新,观众热情持续高涨。

  “汉字中国——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”特展开展后,赵孟頫临《兰亭序》备受瞩目,成都博物馆为优化观展体验,将其调整至独立柜中展出。该特展统计数据显示,85%以上参观者为年轻人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满足观众日益高涨的观展需求,从7月10日至10月6日,将开放时间延长至18:30。

  四川的文博场馆为什么这么“热”?一方面,是人民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生动缩影;另一方面,是优质文博资源创新推广的必然结果。

  不少观众注意到,如今的博物馆变得越来越亲民。仅就提升观展体验而言,四川博物院、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博物馆,布展时大量使用低反射玻璃,让观众告别拍照反光的尴尬,实现对文物的无阻碍观赏。此外,展厅虚拟漫游、文物3D建模、游戏互动体验等新技术的运用,让文物变得更加鲜活可触。

 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,不仅体现在硬件的提档升级。“国内多数同类展览聚焦于汉字本身,知识性很强。”成都博物馆策划研究部主任、“汉字中国——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”特展执行策展人魏敏介绍,该特展在策划初就确定“要面向大众”,透过展览解读汉字与中华文明相生相发、相互成就的历史进程。

  观众与博物馆“双向奔赴”,让优质文博资源不断活起来、火起来。

  不久前,成都市民孟基殿用时不到1小时,便背诵出《诗词若干首——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》中的83首诗词作品,获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“终身免票”资格。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,2022年6月至今年5月游客量达136.4万人次,同比增长74.7万人次,特别是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平均每天近2万游客进馆,同比增长320%。

  

编辑推荐

Copyright © 2023-2025 东莞资讯传媒网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合作/意见信箱:hh7000@qq.com